2013年,牛津大学经济学家Carl Frey和Michael Osborne发表了一份研究,题目叫做《就业的未来》。作者得出结论说,未来20年有47%的美国岗位存在被机器自动化取代的高风险。这是一个发人深省也令人恐惧的想法。
这种末日启示录式的预测的各种版本不仅在专业预言者口中越传越多,就连对自己的软硬件感到印象深刻的员工以及技术领袖也愈发害怕其对社会造成的后果。
这样的恐惧可以理解,但也有可能是误导。工作并没有消失。相反,随着自动化深入渗透到社会当中,工作正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改变。我们大概并不需要担心工作本身还在不在,相反,我们需要担心的是那些无法养成思想开阔并且不断改善作为人的独特性必须的软技能的人。

大规模工人会因为机器而永久失业,这种所谓的“技术性失业”的观点并不新鲜,其高潮是工业革命出现以及1930年代大萧条期间。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大萧条期间因为技术进步而带来的失业,导致了“节省使用劳力的手段跑得比我们能找到劳力的新用途的节奏要快。”换句话说,很多人将没有事情可做。
当然现实的走向并没有如此的彻底。1900年,大概有40%的美国工人是由农场雇佣的;今天这个数字只是2%。工业革命的后果是让农民转移到了工厂和办公室。但这次会不会不一样呢?
当然,我们正在目睹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日常手工任务的自动化取得巨大进展。比方说,许多人一度聚集到澳大利亚的内陆,为了高达6位数的薪水而从事开采铁矿石和黄金的工作,但今天重达100万磅的巨型沃尔沃和卡特彼勒卡车已经可以自动驾驶,自动在露天矿上铲运矿土。

卡特彼勒的营销吹嘘说:“自动卡车不需要停下来吃午饭,也不需要交接班。”另一家汽车公司Scania也有着领先的卡车技术,他们利用了GPS和激光雷达传感器来实现效率最优化与燃料消耗的最小化。卡车的效能提高了15%多。当然,我们每天都听到预测说各种各样的无人车很快就将取代各类的人类司机,尤其是数百万以驾驶为生的人的位置。

但机器似乎往往只能在一件事情上干得更好(凯文凯利也是这个观点)。比方说,像CAT 797这样的车价格高达550万美元,马力达到4000匹,载重可达400吨,如果是用计算机来操纵的话刹车会用得更少。粗心的人类司机会导致举行轮胎更大的损耗。要知道这样的轮胎一个就超过了4万美元。
当然,企业不可能一直都靠买东西来换雇人。但在类似采矿这样高度受管制,工人安全和精力是重大关切,尤其是工作是高度程序化的行业里,工人正在从工地转移到办公室或者走向失业。机器自动化节省了采矿公司的成本,所以随着时间转移,他们会追加越来越多的类似设备。
无论用什么方式都能完成的常规工作是最安全和最高效的。这不仅适用于手工任务,而且越来越适用于大家用大脑执行的认知工作。但尽管常规任务可能会转向机器,但工作却是由许多元素组成的。大家做的事情里面只有一小块是死板到到可以脚本化、程序化并由机器或者计算机去执行的。
各种工作当中的许多任务都要受到足够多的各种变化支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雇主往往更愿意用人而不是机器来干。机器的精准度值得欣赏,但人的可变性亦然。机器也许能做出很好的汉堡包,但它还懂得扔垃圾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