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金新乳品信托风波:信托业再现信誉危机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1年07月09日 共有 1227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自从2002年经过整顿的新信托“重出江湖”后,热销的场面一直在重复上演。尽管信托不许做广告宣传,有着最高200份的规模限制,门槛也颇高,大多在10万元以上,但这些都没有阻碍人们对信托的追捧。
    
    如果不是今年6月初,上海近200名投资者收到来自金新信托的一封告知函,称受到突发因素的影响,正与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等“共渡难关”,许多投资者的脑海中恐怕还没有关于信托风险的概念。在不少人的心中,信托就等同于“高收益的银行存款”,更何况当初这份乳品行业信托产品不仅有着颇为诱人的5.2%的年收益率,而且有回购的承诺,所以即使资金门槛高达40万元依然出现“一托难求”的场面。
    
    可现在,离信托产品到期日7月2日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难关将怎样渡过,资金将怎样筹措,到期将怎样兑付,会不会彻底赔本颗粒无收,谁也说不清。但无疑,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经过整顿的中国信托业第一次出现了信誉危机,而一向深藏在高收益光环背后的信托风险也向投资者逼来。
    
    8600万元信托面临偿付危机
    
    金新信托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新疆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8年。2002年5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批复同意,公司获准重新登记,并获颁“信托机构法人许可证”,取得信托市场准入资格。新疆屯河自1997年起即为最大股东。
    
    去年5月,金新信托在上海推出一个名为“乳制品行业战略并购资金信托计划”的新产品。规模设定为8000万元,期限一年。该信托计划资金的收益,来源在于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将对全国乳制品行业进行大整合,而根据拟定的回购股权的比例,扣除信托计划的运营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预计投资者可获得5.2%的年收益率。
    
    金新信托在上海的8000万元乳品行业战略并购项目销售得颇为顺利。该计划是通过一家银行下设的理财中心代理资金收付。在一个月的推介期内,通过向该行的VIP客户及关系户推销,该项目共募集资金8720万元,实际到账8600万元,有197名投资者购买。
    
    今年4月上海银监局在对总部设在上海的一些公司及项目进行排查时,才发现了乳品信托计划这个产品。上海银监局立刻通过银监会向新疆银监局通报,同时要求交行做财产保全。
    
    从目前情况来看,先前承诺回购的这家公司身负巨额债务,履行回购承诺的可能性很些从法律角度来说,这家公司因自身出现问题没有能力进行回购虽然构成了违约行为,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义务。上海银监局的一位官员则表示,如果投资者决定起诉,能针对的情况是信托公司是否按承诺的投资计划去运作资金。具体到这个项目,即金新是否以其自身的名义收购了其他公司的股权。
    
    去年9月30日,金新信托曾向委托人发出一封信托计划资金运用情况的通告信。信中称,公司已按计划要求完成了对三家乳制品公司股权的收购,分别是: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的股权;新疆兵地天元乳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和德隆畜牧玛纳斯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35%的股权。
    
    到目前为止,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金新信托只给委托人发过三封信函。除了第一封通知该计划成立和最后一封公告函,关于信托计划资金运用情况的通告,只有一封一页纸的信。在这封信上,金新明确告之其是被收购企业的股东。
    
    对于备受个人客户关注的金新信托8600万元乳品行业战略并购资金信托计划能否到期偿付问题,金新信托相关负责人日前称,希望广大个人客户给予理解,公司将全力保障个人客户利益,相关解决方案正在积极筹划当中,争取在7月2日前能够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
    
    突然变故威胁197位投资者
    
    通过多方联系,记者终于找到了金新乳品信托计划的一位客户张先生,他最近正在焦急地四处打听消息。他说,当初怎么都想不到,去年此时他购买的金新乳品信托,很可能就此打了水漂。而且当初信誓旦旦让自己完全相信的人,如今竟然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电话那头,张先生的声音异常焦急。“怎么办?这些钱也不是小数目,能要得回来吗?”他不断地问记者。
    
    去年,在银行的竭力推荐下,他购买了一份由金新信托公司推出的“乳品行业战略并购资金信托计划”,对金融知识知之甚少的张光明只是听理财中心的工作人员反复强调“没有任何风险”,于是果断下单,买了50万元。和他类似的一共有197位投资者。
    
    乳品信托计划书中称,“资金由受托人集合运用,用于控股收购一到两家乳制品公司的股权。收购成功后,受托人将委派董事长和财务总监进驻该公司,对其进行战略管理,提升该企业的盈利能力。”
    
    而其中尤其令他怦然心动的是有关信托计划资金收益来源的一段文字--“2004年××公司将对全国乳制品行业进行大整合,受托人将利用本信托计划资金先收购一到两家效益较好的乳制品公司进行战略管理,一年后,即本信托计划结束时该公司按受托人当期收购价的106.5%的价格全额回购受托人所持有的这一到两家公司股权,扣除信托计划的运营费用及信托计划承担的费用,预计投资者可获得5.2%的年收益率。”
    
    最后的“计划书声明”几乎让他打消了所有的顾虑,其中声称:“因被收购企业股权将在一年后无条件被××公司按约定的价格回购,因而被收购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风险将不会影响到回购价格。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信托资金的稳定收益,规避再投资的风险。”
    
    但意外却发生了。今年初,关于这家承诺回购的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演变为一畅债务风波”,而风波的最后将以何种形式收尾,没人知道。“计划书声明”中最有力的部分,竟然一瞬间突然坍塌。那么毫无疑问,如果无法按照约定价格回购股权,张先生将和其他196位投资者的钱将很可能血本无归。
    
    信托成为资本运作的手法之一
    
    在上市公司新疆屯河披露6月15日公报之前,没有人注意到新疆屯河和金新信托有过这样的“信托关系”。
    
    费劲周折,记者找到了一位已经离开金新信托的前管理层人员,他对记者透露了很多关于金新信托公司的内幕,他说:“按照法律规定,许多关于信托的内容是不需要向公众披露的,这对信托公司而言几乎成了一种优势。当然,这种优势对一方有利,可能也意味着对另一方是种损害,由于目前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健全,对于信托,公众显然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劣势之中。”
    
    对于这一点,记者在读到新疆屯河的公告时也颇有感触。
    
    公告中涉及信托的部分寥寥几行字,透露出的关系却错综复杂:“该信托计划于2003年7月2日正式成立,期限1年,资金规模8720万元,实际到账8600万元。信托资金运用于收购天山畜牧所持有的三家乳品公司股权,到期后,由一家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回购上述股权。天山畜牧与金新于2003年9月10日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约定转让生效日是指天山畜牧在获得董事会批准其转让的股权给金新而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变更登记之日。截至目前,仍未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根据该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这家投资公司正是通过信托这种方式进行股权收购和置换,这既是它一直以来的战略,也是不少上市公司正在进行的操作。
    
    简单地说,这家公司先通过其间接持股的天山畜牧,委托金新信托发行乳品行业战略并购资金信托计划。然后,金新信托把募集到的项目资金拨给天山畜牧用于收购股权,也就是天山畜牧所持有的三家乳品公司的股权。正常程序下,当天山畜牧按照《股权转让协议书》所约定的那样,办理完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以后,这些股权就应当名正言顺的属金新信托所有。而最后最最关键的一步,按照信托计划中所述,就是这家投资公司在某个约定的时间,按照金新信托当期收购价的106.5%的价格,全额回购金新信托所持有的这三家乳品公司股权。
    
    计划是如此的完美。该人士分析说,“天山畜牧从出卖股权中多半是赚了一笔,然后投资公司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购入这些股权,但是肯定这种做法是对他们有利的,而那6.5%的收入中,信托计划的运营费用及信托计划承担的费用一部分落入了信托公司的腰包,扣除这些,投资者按照计划还可获得5.2%的年收益率。绝对是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对于金新信托发行的乳品信托,记者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那家投资公司不直接向天山畜牧购买那三家乳品企业的股份,而要通过金新信托出面收购,最后以106.5%的价格向金新信托回购该股权呢?
    
    前述金新信托相关人士认为原意难以揣测,“具体的原因恐怕也只有直接操作此事的人才会知道。”不过根据他对于金新信托的了解,推测这种做法多半是为了规避信息披露所带来的诸多不便,他说,“这家投资公司本身就像是一个大的产业投资信托,他们的做法是把资金进行多元化投资,收购股权后,通过整合再获利出局。这种频繁的股权转换肯定是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如果通过信托的方式进行股权置换,出现在股东名单中的也只是金新信托而已,没人会知道幕后的操盘手其实是这家投资公司--这可能就是这个乳品信托当初发行的真实意图。
    
    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论上这种信托的风险是比较小的,一来若是买不成那三家公司的股权,这笔钱还在;二来,去年的此时,那家投资公司依旧是个响当当的大公司,区区8600万元自然不在话下。
    
    但问题是,当整个金融的链条中出现裂痕的时候,信托的风险以及其中的种种问题不得不跟随着,暴露在阳光底下。
    
    信托绝不等同银行存款
    
    “我们当前的现状是,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比较少,而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往往要比银行的利息高出很多倍。”一位信托公司研究人员是这样解释信托产品缘何受投资者追捧的,不过他反复强调说,“当然,收益就必然伴随着风险,这点毫无疑问,信托绝对不等同于银行存款。”
    
    但事实是,在多数个人投资者的眼中,信托几乎无异于“存款”,而且是“利息高于银行的存款”。当初张先生当时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我以为银行推荐的产品肯定是由银行担保的,应该和储蓄没什么区别,所以我连自己签署的协议都没有仔细看。直到最近,我才发现这份协议的另一方是金新信托。”
    
    当初因为有全额回购这个信托计划的保证,所以,该乳品行业信托被认为是同期信托产品中的优质品种--于是在投资者的踊跃预约潮中,最后购得该信托的197位“幸运儿”都是资金量雄厚的人士。当时不少人还是通过关系才买到的,可是谁都没有去想过信托的风险。
    
    记者的一位朋友曾亲见这样的例子:一老太太刚领来40万元动迁款,准备存入某银行账户。该储蓄所的工作人员立即劝说,“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连2%都不到,为什么不买点信托呢?”然后老太太立即“签字画押”,满心欢喜的把40万元动迁款全数投入信托之中。
    
    类似的这种情况绝不在少数。“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投资者,他们通常会把信托和国家信用相联系,尤其是有国资背景的公司作为项目担保的时候,他们认为完全可以放心。”上述信托研究人员说,“但是根据我和一些同事曾经做过的研究分析来看,信托合同的条款是由律师起草的,即使由国家财政担保的信托项目,也不能保证决不会发生意外,万一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投资者通常是无法通过法律诉讼保护自己的。”
    
    也有不少人以“南方证券”的例子来说明,政府对于金融风险最终不会坐视不管。他们的逻辑依旧囿于“政府信用”的美好幻想之中。但必须明白,从现有的法律体制来看,如果最后发生了无法偿付的风险,政府不一定都会出面调停,到那时你也只能自认倒霉--总而言之,信托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信托风险逐渐积累加剧
    
    不过,如果把诸多个人投资者对信托的错误理解,简单地归咎为销售渠道的问题,显然是不公平的。按照上述信托研究人员的说法,“对投资者故意的误导,在宣传策略上打擦边球是这个行业内普遍的做法。”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5月9日公布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信托业务,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信托业务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作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必须严格按照信托文件的规定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由此获得的收益或者造成的损失,均由信托财产承担。
    
    “这也就是说,一旦由于纠纷而发生法律诉讼的话,即使信托合同上有保底或者承诺收益的条款,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该人士告诉记者。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误导可能还是过往的“事实”。“从2002年信托公司大整顿以后重新出马到现在,基本没有出现过类似无法保底,或者收益率没有达到承诺的状况,而且信托常常带有私募的性质,因此该类题材见诸于报端的频率也非常低。”该人士认为这可能给广大投资者一个信号--信托的风险不存在。
    
    事实上,信托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中国市场以来,风潮不断,当年广国投破产案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当信托公司吸收新股东、重新登记两年之后,信托行业的风险并不会就此小时,实际上又重新开始积聚。
    
    金新信托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信托公司面临着来自股东方面的短期盈利压力。信托公司的收入来自和资产规模相应的管理费,通常在1.5%左右,因此想要有高额的盈利就必须有大的资产规模。而现行法律有明确限制,除了财产信托,一般的信托规模最大也就1亿元,所以实际上,信托公司的收入和项目数量直接挂钩,许多信托公司盲目扩张,因此对项目风险的控制就很难保证了。”
    
    该人士反复向记者强调,“对于信托的风险,最重要的还是看项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此及彼,有多少信托项目的风险高过金新的乳品信托计划?答案可能是:非常非常多。
    
    总之,信托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工具。委托人可以通过信托的形式委托理财、进行融资贷款,或者假以进行股权投资等等,也正因为信托的形式和内容纷繁复杂,其中蕴藏的风险就更加难以琢磨,这对投资者的专业知识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
    

 

相关新闻

创业:从创意到事业
【视频】5月8号专员培训
【视频】5月9号庖丁解牛
【必看】选股就看六指标!获利6000万港元的投资大咖有秘笈...
清明扫墓
乐视是旁氏骗局吗?乐视面临的真正困境是什么?
后 记
投资戒盲目,慎选“风口的猪”
“狼性3号”:一种是跑得快的人, 另一种是熬得住的人
“超额收益主要来自行业配置,国内啤酒业已至拐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高手复盘手记:良心操盘手讲述“一赢两平七亏”的秘密
财经经闻161122
老丁看盘161122
老丁看市161121
财联要闻161118
老丁财讯161118
老丁看盘161118
《新营销》
如何准确识别拉升出货
如何从卖单发现主力阴谋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