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铁
铁位于周期表中ⅧB族,与钴和镍性质相似,合称为铁系元素。其主要矿物有磁铁矿
Fe3O4、赤铁矿Fe2O3、褐铁矿FeO等。
铁的价层电子构型为3d64s2。氧化态有 Ⅱ、 Ⅲ、 ( Ⅵ)。
铁有生铁和熟铁之分,生铁含碳量在1.7%一4.5%,熟铁含碳量在0.1%以下。而钢含碳量为0.1%~1.7%。
16.4、1、铁的单质
铁是白色而有光泽的金属,略带灰色。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和铁磁性。
纯金属铁块在空气中较稳定。但含有杂质的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锈层疏松多孔,不能起保护作用。
铁属于中等活泼金属。高温时能与02,S,C12,Br2等非金属单质化合。赤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aO4,并放出H2。铁能溶于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但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会使其钝化。铁能被浓碱溶液缓慢腐蚀,而钴、镍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比铁高,故熔碱时最好使用镍制坩埚。
铁能与一氧化碳形成羰基化合物。这些羰基化合物稳定性差,利用它们的热分解反应可以制的高纯度金属。
16、4、2 、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氧化物
铁有三种氧化物:FeO (黑色)、 Fe 3 O 4(黑色) 、 Fe 2 O 3(红色)
FeO是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于强酸而不溶于碱。
Fe 2 O 3俗称铁红,可作红色颜料、磨光粉、催化剂等。不溶于水。它是两性氧化物,但碱性强于酸性。与酸作用生成Fe (Ⅲ)盐,与NaOH,Na2C03,Na20等碱性物质共熔生成铁酸盐。
Fe 2 O 3 6HCI→2FeCl3 3H20
Fe 2 O 3 2NaOH →2NaFe02 H20
灼烧后的Fe 2 O 3不溶于酸。
Fe3O4 ,又称磁性氧化铁,黑色晶体,可作黑色颜料。不溶于水。经证明,Fe3O4是一种铁酸盐。
从溶液中析出的Fe(Ⅲ)或Fe(Ⅱ)的含氧酸盐都带有结晶水。它们受强热时分解为Fe(Ⅲ)或Fe(Ⅱ)的氧化物,例如:582。
实验室常用上述反应制取Fe20,或FeO。
(2)氢氧化物
铁有两种氢氧化物:Fe(OH)2(白色)和Fe(OH)3(棕红色)。它们都是难溶于水的弱碱。
在亚铁盐(除尽空气)、铁盐溶液中加碱,即有氢氧化物沉淀生成。
Fe3 30H—→Fe(OH)3(s)
Fe2 20H—→Fe(OH)2(s)
Fe(OH)2极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白色的Fe(OH):先变成灰绿色,最后成为棕红色的Fe(OH)3。
4Fe(OH)2 02 2H20→4Fe(OH)3
只有在完全清除掉溶液中的氧时,才有可能得到白色的Fe(OH)2。
新沉淀的Fe(OH)3具有微弱的两性,但碱性强于酸性。溶于酸生成Fe (Ⅲ)盐,溶于浓的强碱溶液,生成铁酸盐。例如能溶于热的浓KOH溶液,生成KFeO2或K3[Fe(OH)6]。
Fe(OH)3 3H →Fe3 3H20
Fe(OH)3 OH—→FeO2- 2H20
经放置的Fe(OH)3沉淀则难以显示酸性,只能与酸反应。
2、铁盐
(1)铁(Ⅱ)盐
铁(Ⅱ)盐有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成铁(Ⅲ)盐。
在溶液中,铁(Ⅱ)盐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随介质不同而异。在酸性介质中,Fe2 比较稳定,有显著的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如KMn04,K2Cr2O7,Cl2,H2O,HN03氧化成Fe3 。
2Fe2 C12→2Fe3 2C1-
2Fe2 H202 2H →2Fe3 2H20
Fe2 HN03 H →Fe3 N02↑ H2O
在酸性溶液中,空气中的氧也能把Fe2 氧化为Fe3 。
在碱性介质中,Fe2 还原性更强,极易被氧化。因此,制备和保存铁(Ⅱ)盐溶液时,必须加入足够浓度的酸,始终保持溶液的酸性,并加几颗铁钉防止氧化。
2Fe3 Fe→3Fe2
铁(Ⅱ)盐溶液显浅绿色,稀溶液几乎无色。
Fe2 的强酸盐几乎都溶于水,如硫酸盐、硝酸盐、卤化物等。由于水解呈酸性,所以Fe2 的弱酸盐大都难溶于水而溶于酸,如碳酸盐、磷酸盐、硫化物等。
常见的铁(Ⅱ)盐是FeS04•7H2O,俗称绿矾,为蓝绿色晶体,易风化。其无水盐是白色粉末,不稳定,特别是溶液,易被氧化为Fe(Ⅲ)盐。
4FeS04 02 2H20→4Fe(OH)S04
棕色
FeSO 4可以用作媒染剂、鞣革剂、木材防腐剂、种子杀虫剂及准备蓝黑墨水。
亚铁盐在分析化学中是常用的还原剂,通常使用比绿矾稳定的摩尔盐硫酸亚铁铵,即(NH4)2S04•FeS04•6H2O,在分析化学中用于标定KMnO 4、K2Cr2O7等溶液的浓度。例如
KMnO 4 10FeSO 4 8H 2 SO4→ K2 SO4 2MnSO4 5 Fe2(SO 4)3 6H2O
(2)铁(Ⅲ)盐
由于Fe(OH)3的碱性比Fe(OH)2更弱,所以Fe(Ⅲ)盐较铁(Ⅱ)盐易于水解,这是Fe(Ⅲ)盐的重要性质,其水解产物近似地认为是Fe(OH)3。
Fe 3 3H2O→ Fe(OH)3↓ 3H
在强酸性(pH≈0)溶液中,Fe3 以水合离子[Fe(H2O)6]3 的形式存在,显黄色。随着酸性减弱,水解、缩合逐级进行,很快就形成胶体溶液,最后形成Fe(OH)3沉淀。溶液颜色由黄色加深至棕色。加酸能抑制[Fe(H2O)6]3 水解,故配制Fe (Ⅲ)盐溶液时,需加入一定的酸。
Fe C13或Fe2(S04)3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其胶状水解产物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一起沉降。
3价铁的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和高氯酸盐等都易溶于水,并且在水中容易水解使溶液显酸性。Fe(Ⅲ)盐的另一重要性质是氧化性。Fe 3 的氧化能力相对较弱,但在酸性溶液中属于中强氧化剂,能氧化SnCl2,Cu ,KI和H2S等,还原产物是Fe3 。例如
2Fe 3 I-→2Fe 2 I2
2Fe 3 H2S→2Fe 2 S 2H
2Fe 3 Fe→3Fe 2
2Fe 3 Cu→2Fe 2 Cu2
氯化铁是重要的Fe(Ⅲ)盐。无水三氯化铁是用氯气和铁粉在高温下直接合成的。将铁屑溶于盐酸所得的氯化亚铁溶液通入氯气,再经浓缩、冷却、结晶得到黄棕色的六水氯化铁晶体。
三氯化铁主要用于有机染料的生产上。在印刷制版中,它可用作铜版的腐蚀剂。即把铜版上需要去掉的部分和三氯化铁作用,使Cu变成CuCl2而溶解。
Cu 2FeCl3 →CuCl2 2FeCl2
此外,三氯化铁能引起蛋白质的迅速凝聚,所以在医疗上用作伤口的止血剂。
硫酸铁也是重要的Fe(Ⅲ)盐,易形成矾,如蓝紫色硫酸铁铵晶体NH4Fe(S04)2•12H20。
(3)铁的配合物
①亚铁氰化钾 Fe2 与KCN溶液作用,首先生成白色氰化亚铁沉淀,KCN过量,沉淀溶解而形成六氰合铁(Ⅱ)酸钾K4[Fe(CN)6],简称亚铁氰化钾,俗名黄血盐,为柠檬黄色晶体。
在黄血盐溶液中通人氯气或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可把[Fe(CN)6]4-氧化为K3[Fe(CN)6]。
2 K4[Fe(CN)6] C12 →2 K3[Fe(CN)6] 2KCl
3K4[Fe(CN)6] KMnO4 2H20→3 K3[Fe(CN)6] Mn02↓ 4KOH
②铁氰化钾 六氰合铁(Ⅲ)酸钾K3[Fe(CN)6],简称铁氰化钾,俗名赤血盐,为深红色晶体。
在Fe2 溶液中加入赤血盐,或在Fe3 溶液中加入黄血盐,都有蓝色沉淀生成。
3Fe2 2[Fe(CN)6]3- →Fe3 [Fe(CN)6]2↓
滕氏蓝
4Fe3 3[Fe(CN)6]4- →Fe 4[Fe(CN)6]3↓
普鲁士蓝
以上两反应用来鉴定Fe2 和Fe3 的存在。经研究表明,两种蓝色物质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实际是同一种物质,其化学式是Fe4Ⅲ[FeⅡ(CN)6]3。
在放有Fe 2 (FeSO4)和硝酸盐的试管中,小心的加入浓硫酸,在浓硫酸与溶液的界面处出现“棕色环”。这是由于生成了配合物[Fe(NO)(H2O)]2 而呈现的颜色。这一反应用来鉴定NO3-的存在。
③硫氰化铁 在Fe(Ⅲ)盐溶液中加入KSCN时,能形成血红色的异硫氰酸根合铁(Ⅱ)离子[Fe(SCN)n]3-n 离子。
Fe3 nSCN—→[Fe(SCN)n ] 3-n (n=1~6)
这一反应非常灵敏,常用以检出Fe 3 和比色测定Fe 3 离子。反应须在酸性环境中进行,因为溶液酸度小时,Fe 3 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破坏了硫氰配合物而得不到血红色溶液。加人NaF,血红色消失。
[Fe(SCN)n ] 3-n 6F—→[FeF6]3- nSCN-
④五羰基铁 铁粉与羰基在150~200℃和101.3kPa下反应,生成黄色液体五羰基铁[Fe (CO)5)。五羰基铁不溶于水而溶于苯和乙醚中,易挥发。热稳定性差,加热至140℃时分解,析出单质铁。利用此性质可以提纯铁。
Fe (Ⅲ)的配合物比Fe(Ⅱ)的配合物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