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化学趣史四十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16日 共有 135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当人们发现电子的时候,门捷列夫否认会存在电子。
    他说:电子“没有多大用处”,“只会使事情复杂化”,“丝毫也不能澄清事实”。
    然而,放射现象的发现,电子的发现,却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化学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发展了这一理论。
    当年,门捷列夫在创立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时候,敢于向守旧势力发动猛攻,那是因为他每天都在进行化学研究,都在实践。
    然而,在他的晚年,由于沙皇政府的迫害,使他不得不离开了化学,埋头在统一度量衡的工作之中。
    这时,他在某些问题上转为保守,正是由于他离开了实践。
    这,如同他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把‘理论’和‘实践’分开,是许多错误思想的根源。
    ”为科学而献身门捷列夫的一生,是与困难作斗争的一生。
    他终生在逆境中度过。
    他,为科学而献身!在门捷列夫的晚年,他那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更感人肺腑。
    那是在1887 年8 月7 日。
    据推算,这一天要发生日食。
    门捷列夫决定,乘坐气球到高空去仔细观察日食。
    “德米特·伊凡诺维奇,气球要飞到很高很高的地方,那里空气稀薄,气温又低,风又大,太危险了!您别上去!”人们都这样劝告门捷列夫。
    “哈哈,我正是要飞到很高的地方,我喜欢高!”门捷列夫爽朗地大声笑着,答道,“在地面上,受云雾遮挡,看不清日蚀。
    我到高空去观察日蚀,不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科学!”门捷列夫早就希望制造气球,以便详细研究气象和日蚀。
    他曾说过:“大气的上层就是气象实验室,云在那里形成,云在那里移动,但在那里很少设置过测量仪器..必须在远离地球的大气层中,去寻找地球表面许多气象学现象的发源地。
    ”然而,那时的沙皇政府怎肯拨款去制造什么气球呢?门捷列夫决定用自己的稿费来资助制造气球的工作。
    在那时出版的门捷列夫著作上,都印着这样的说明:“此书售后所得款项,作者规定用于制造一个大型气球并全面研究大气上层的气象学现象。
    ”门捷列夫自己动手画设计图。
    经过几年的筹备,气球终于造出来了。
    这时,正好日蚀的日子逼近了,于是,门捷列夫决定,这个气球第一次上天,就用来观察日蚀现象。
    气球运到了克林。
    气球下面有个吊篮,预计可以坐两个人。
    本来,是门捷列夫和航空家科文柯一起乘坐,由科文柯驾驶气球,门捷列夫负责观测。
    然而,到了现场,发现气球的上升力不够,吊篮里只能坐一个人。
    这时,更多的人劝告门捷列夫别上去。
    人们认为,门捷列夫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没必要冒这个险。
    何况他年老多病,心脏又不好,恐怕受不了。
    门捷列夫却毅然决定独自坐上气球!他一边跨进气球的吊篮,一边对人们说:“气球也是物理仪器。
    你们亲眼看见,多少人像注视着科学实验一样,在注视着气球的飞行。
    我不能辜负他们对科学的信念!”气球冉冉上升。
    门捷列夫一个人飞上高空,众目睽睽,多少善意的朋友,在为他的安全而担心,同时也为他的献身精神所感动。
    门捷列夫在高空仔细观察了日蚀的全过程,还对高空气象作了详细记录。
    气球徐徐下降,终于安全返回地面。
    人们把门捷列夫团团围住,甚至把他抬了起来,像欢迎凯旋而归的英雄似的欢迎他回来。
    门捷列夫这种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贯串他的一生。
    正因为这样,当这位化学巨人在1907 年1 月20 日清晨离开人世时,是坐在书桌前逝去的,他的手中还握着笔!也正因为这样,当这位化学巨人出殡时,几万人自动加入送殡行列,向他表示自己内心的敬意。
    门捷列夫的格言,是值得深思的:“什么是天才?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相关新闻

你是天才
科学家研制光学燃料或可取代石油燃料
孔雀石绿
深练:天才成功的诀窍
“十年寒窗”背后的天才定律
普通人能训练成天才吗?
考点:有机化学几个基本概念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考点 钠及其化合物
化学高考考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硒和碲
硫的含氧化合物
硫和硫化物
氧专题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卤化物
卤化氢和氢卤酸
卤素单质
碳族元素疑难点解析
硝酸专题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