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中国原始文化的中心之一。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河流纵横交错,黄土一望无际,为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已发现千余处,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在晋南的汾河、浍水、涑水流域,就有比较密集的仰韶文化遗址,另外,在晋东南、晋中、雁北地区也发现了不少同类遗存。从各地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物推测,当时人类已经过着比较长期的定居生活,以农业生产为主,还经营畜牧和狩猎,生产工具主要有磨制的石斧、石镰、石刀等。他们制作的红色陶器,质地坚硬,一般都画着彩色花纹,全为手工制品,有的表面还经过细致的打磨,这些制品给人类的定居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距今四五千年前,仰韶文化发展为龙山文化,山西南部、中部和北部都有大量遗存。以晋南襄汾为中心的“陶寺”遗址是这种文化的代表。从遗址中发掘出的礼器、彩绘木器等来看,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有提高,出现了冶铜业、采桑纺织业,发明了水井等。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生产上出现了新的分工,男子从事农业劳动,氏族在消费生产上依赖男子,妇女则地从事原始手工业和一些家务劳动,社会地位逐步下降,说明母系氏族公社为父系氏族公社所代替。原始共产制正在瓦解,阶级分化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山西同中原一道率先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人类的始祖是谁,是谁繁衍了人类,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有女娲氏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故事,在今晋城东浮山有“女娲窟”。又传,伏羲氏与女娲本是兄妹,又是夫妻,同为始祖,吉县有伏羲宫。有巢氏曾教人构木为巢,据说他栖息在石楼县的石楼山上。山西境内传说有祝融氏修筑的两座城,一座在汾阳,一座在左权。长子县和高平县交界的地方,有座羊头山,山上有神农城,又叫谷城,据说是“神农得嘉谷之所”;隰县也有一座谷城,据说是“神农尝谷之所”。传说中的英雄时代,黄帝是杰出代表,他被尊奉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以黄帝为代表的这个历史时期是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化的开端,他与炎帝及蚩尤之间的战争是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对于形成华夏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相传蚩尤战败,被黄帝杀死,他的血化为卤水,即今解州盐池。黄帝的贤相风后,生长在海隅,据说海隅即今解州盐池西南隅,人们称这里为“风后故里”。风后辅佐黄帝,建功立业,死后仍葬在山西境内,今芮城县有风后陵,晋陕豫三省的交通要冲风陵渡即以此得名。传说黄帝的史官叫仓颉,他创造文字,一变过去结绳记事的办法,开启了文明的先河。他造字的场所在临汾,清代临汾南关外有仓颉故宅。黄帝的时代有许多向文明转化的创造发明,如文字、历法、舟车、蚕丝等。山西地方关于黄帝及其活动的传说是诸多黄帝传说的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山西是黄帝活动的范围,而且是它的大后方,黄帝逐鹿中原,与炎帝、蚩尤争夺部落联盟韵领导权。先秦典籍记载中有一段古老的传说,有一个叫台骀的英雄人物是少昊金天氏的后裔,在山西疏导汾水、洮水,修筑大泽的堤防,治理水患使人们安居乐业,后来被人们尊为汾水之神,如今太原晋祠内有台骀庙。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走过这个艰难的历程,华夏民族终于到达了创建国家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山西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舞台。传说尧、舜、禹是递相禅让的三代圣王。尧在平阳(今临汾)建都,其在位时,制定了历法,接受部落联盟的意见,派鲧去治水,后禅位于舜。今临汾有尧庙和尧陵,尧庙配殿祀舜和禹,还有其子丹朱祠和其女娥皇、女英祠。舜继位以后,政治中心南迁到蒲坂,即今永济市。舜早期微为庶人,但以孝著称。尧选拔舜为继承人,对舜进行了种种考验,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以观其风,使九男相处以观其外,让他推行德教,总管百官,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等等,从各方面考察舜的才干,最后决定禅让。舜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原有部落联盟进行了整顿,使部落联盟会议逐渐演化为国家机关,议事的传统渐趋消亡。永济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禹是舜指派为治水的官员,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山西河津县城西北的黄河峡谷,传说是禹凿龙门的遗迹,今称“禹门口”。禹凿龙门后,过中条山来到今芮城县,曾在古柏下休息,然后渡河,宿于对岸禹店村,芮城县临河处叫神柏峪,此处有渡口,叫大禹渡。大禹治水成功,由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为舜的继承人,建都安邑,今夏县县名即由此而来。夏县的鸣条岗有大禹故迹,清代称“禹王城”。又夏县有夏王朝宫殿,当地人称为“金殿”。另外,县城北有夏禹宫故迹。相传禹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讨论继任人选的问题,大家先举皋陶,皋陶未继位即去世,又举荐伯益。但禹死之后,禹子启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业,说明这时原始社会转变的阶级社会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近年来,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据测定属于夏代纪年范围内。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定它是夏文化的直接证据,但它对探索夏代的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稍后东下冯的发掘初步确定为夏朝文化遗址。钩稽史籍,参证考古学者的发掘和研究,可以说明上述传说未必都是无稽之谈,至少可以说,这些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应当是一个真实世界的投影,因而有理由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四山环列,境内分布的盆地又自成体系,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但中部的黄河水系(汾河、涑水河、亳清河、沁河)和海河水系(滹沱河、桑干河、漳河)又是北部边疆通向我国中原腹地的“天然走廊”。前者,四山拥抱,造成山西文化生成上的相对独立性,后者,傍大裂谷而行的黄河、海河水系的南北贯通则说明晋文化自生成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系统。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源远流长、丰厚、博大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态。第一节晋文化的发展脉络晋文化泛指山西地区的文化,从缘起及发展顺序而论,它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时段,或内容上自成体系的八大部分。一、考古学上旧石器时代的“汾河文化”山西境内,汾河由北南流,至侯马折而西去,形成一个直角形的大转弯,通常称它为“汾河湾”,它是中华古文化的缘起和荟萃之地。著名的丁村文化就是发现于此。山西的考古及文物工,自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来,经过前后20余年的发掘和研究,在这里发现了分属旧石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数处。丁村遗址从一发现就以它鲜明的文化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称其为“汾河文化”。“汾河文化”从地域上讲,它处于汾河流城,从文化内涵上看,它可以涵盖此前在山西发现的西侯度文化和匼河文化的文化特征。因而它是山西原始文化的典型代表。二、尧、舜、禹及其上古神话20世纪后期,由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进展,中国史学界正在走出疑古时代,过去的许多神话内容正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在山西有许多关于黄帝活动的传说。黄帝究竟活动于何处?这个问题成了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说法很多,大致有四类,即陕西说、山西说、山东说、湖南说。我们认为可作如下推断,其一,黄帝故迹遍布大江南北,这说明黄帝作为华夏共同祖先的认识由来已久,为华夏所认同;其二,黄帝时代按考古学方法推断,大约还处在游牧部落时代,还没有定居或没有完全定居。所以它活动于多处都是可能的。黄帝曾在山西活动过,是有大量的文献记载依据的。或者至少可以说山西是黄帝活动过的重要区域之一。在黄帝后裔中,尧、舜、禹是其主系。尧被封于唐,游居于陶。由此又引发了一个陶、唐的地望问题,大致有如下说法:山西临汾说、河北唐县说、湖北随县说,三地之争由来已久,但我们仍可作这样的推断,尧居三处都是可能的,而尧最后以平阳(临汾)为都城,定居下来,也是为史籍所确认的,是不疑的事实。三、夏墟考古与夏文化探索综合山西关于夏墟考古的成果,可作如下结论:第一,古文献载的“夏墟”是存在的;第二,山西夏文化考古有两个系统,一是夏县东下冯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相同或相近;二是晋中的东太堡遗址,既有二里头文化因素,又有许多自身的特点。这说明晋南、晋中地区的考古对夏文化的探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四、两周考古和区系晋文化类型山西的两周考古主要是围绕晋文化考古展开的。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四项突出的成果:第一项是侯马晋国遗址的发现;第二项是侯马晋都新田遗址的发现;第三项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我国东周时期的晋国官方文书侯马盟书;第四项是1988年对太原晋国赵卿墓的发掘,该墓葬者系春秋晚期晋国赵姓正卿,也有人认为是赵简子之墓。以上发掘,特别是侯马晋国遗址的发掘说明,两周时期晋文化遗存的主要分布区在山西翼城、曲沃、侯马、闻喜一带。这与文献记载的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的范围相吻合。这样,侯马、曲村遗址作为古唐国、早期晋国的范围的认识已无怀疑了,但作为唐国或早期晋国的都邑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也就在这些重大的发掘和研究的基础上学术界提出了关于考古学上晋文化类型的概念。五、战国时期的三晋法家文化战国时期的三晋文化是区别于齐文化、鲁文化、楚文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晋文化。这时期晋文化的显著特征是法家文化。三晋是法家文化的发源地和法家成长的摇篮。六、汉晋时期的并州河东文化三国时山西的并州、河东是曹操最早收复的地方,是当时国内少有的一块相对安定的地区。这段时期也是山西文化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当时的并州刺史梁习和河东太守杜几以及河东监高诱在他们任职期间为山西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当时的河东更是南北名士聚集的地方。大政治家仲长统、玄学大师嵇康都来此讲过学。并州、河东文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士家望族的崛起。并州、河东的名门望族对整个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的影响为世人注目。最著名的是太原的王家、贾家和河东的裴家。七、北朝文化北朝文化既是一个考古学上的概念,也是一个区别于南朝文化的南北朝时期的区域文化概念。从时间上说,它包括从十六国到隋初约300年的历史。就范围讲,主要指长江以北地区的文化。从构成而言,它包括四部分:(1)中原文化;(2)北方游牧文化;(3)一部分江南文化;(4)同佛教一道传来的印度文化。北朝文化的具体形成,有两大因素,一是民族融合,二是佛教东传。八、唐至明清时期的晋文化唐代和唐以后是中华民族文化充分走向成熟的时期。晋文化以它悠久、厚重的优势在这一大段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几乎在每一时期和各个文化领域都独领风骚,硕果累累。如唐代的诗歌,元代的戏曲,明代的小说,清代的考据学,都反映了晋文化的开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