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方面的因素据说每年因为心理上没有重视而没有通过的人占全部参考人员的50%以上。抱着“试试看”、“过不过差别不大”、“过了又有什么用”等思想的人非常多,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是身边的朋友有这样的情况。因此,通过的第一关不是法律知识,也不是学习方法和时间,而是你的心态。首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大家都清楚的一个情况是,每年通过的人里面非hr的人反而占了多数。很多学法律的人都抱怨说,不合理,题目设计没有体现出法律水平。我自己也是学法律的,对于本身的问题我不是没有一点意见,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根本问题。其实,有一个关键因素影响非hr与hr通过比例,这就是心理。学法律的人把通过看作是理所应当的。恐怕很少有学法律的人想:我为什么要考?通过考试对我有什么作用?因为我们把通过当作是必须做的,就像每天吃饭一样,所以反而忘了考试本身的意义,和考试本身的重要性。非hr的人,再准备之前,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考?他(她)必须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继续他(她)的备考历程。其次,他(她)开始问:对我有什么意义?我是要转行吗?我能考过吗?当非hr人回答了这些问题,开始准备考试时,他们已经明确考试对他们的意义,往往这种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人生转变,否则不会有人愿意追求一种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而且是社会公认的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hr人在心理第一站就输了,每年看非法律人疯狂复习时,大部分的法律人认为他们可笑。“为了一个有必要吗?”然而就是这种“没必要”的必要让结果欺负了法学教育。所以,我在这提醒hr的应考者,先问问自己,到底对你意味着什么?给自己一个必须通过的理由,之后才是认真的准备考试。二、hr知识的提炼非hr的人准备考试,多数时候是靠记忆,而且是非常古怪的记忆法。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学电脑的,后来由于IT行业不景气,被迫改行。他考时准备刑法,问我毒品犯罪中一个罪名为什么不进行数罪并罚,我告诉他是吸收犯的相关理论。他最后说,太复杂了。过了两天,他说他明白了,我问他怎么明白的。他说,反正判一个罪就可以判死刑了,干吗还要判两个罪嘛。我说这个事,只是让大家明白非hr人准备时,真正把它当作考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