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看,知识产权信息开发与现代网络的结合已是大趋,信息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必将使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成为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因此,考察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站的现行状况,研究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站的发展历程,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是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一、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的意义与现状建设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对于知识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首先,在知识产权信息内容服务上,网站起到了“窗口”的作用。其次,知识产权信息网站还是连接技术拥有者与技术需求者的桥梁,它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此外,知识产权信息网站的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信息的公开,以吸引公众的关注,使其成为民众认识知识产权的窗口,促进科技信息的全民化。因此,知识产权信息网站的建设标志着知识产权法制在网络经济环境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必将极大地增进整个社会活力,推动知识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林林总总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中,按其提供的信息和服务的不同,基本可分为hr类、服务类和检索类知识产权信息网站。hr类知识产权信息网站,主要是以政府机构为背景的网站,这类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多以知识产权政府职能、国内外法律法规、科研成果、发展规划、统计数字等为主体。例如:“中国版权局网”、1“中国版权保护网”,2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主办的网站,如:“武汉市专利管理局网”、3“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网”4等等,均属于hr类知识产权信息网,它们为知识产权的研究者提供了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国内有关机构的发展动态和新研究成果,起到了促进知识产权理论的健全与发展的作用。服务类知识产权信息网站,主要以提供相关服务为基础,服务项目有项目推荐、专利保护产品展示等,同时开展企业上网宣传服务,如“中国专利网”。5项目检索类知识产权网站,是建立相关hr基础上的提供特色检索服务的网站,如:“中国专利信息网”,6它向用户提供网上免费专利hr,包括美国专利hr在线服务在线服务类型多样,它包括:建立大型项目hr、方便快捷的检索系统、在线申请、知识问答、广告征集等等。Cnipr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在线服务,“专利检索”每周更新信息,包括专利摘要、主权项、法律状态、专利说明书等,同时设有“在线申请”、“网上展览”、“技术贸易”等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展示个人专利的机会,促进了高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它还提供商标查询、展示、版权贸易、广告、代查代检、网上书店、中介服务等服务。在此基础上,Cnipr还设立了特色服务项目,即国际联机检索,促进中外信息交流,双向互动式开展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商务营销,大量引入国外高科技信息。Sipo和Naca分别是针对专利和版权开展在线服务。Sipo在“为您服务”栏目中,为用户提供了专利申请、专利代理、专利检索和文献服务。Naca提供了版权贸易、版权问答及版权服务。Ccopyright也是以版权服务为主,在服务项目上与Naca稍有不同。它提供了版权代理、版权登记、着作权使用报酬收转等服务并向用户介绍了有关版权代理公司的主要业务代理方式、费用。Patent是以在线服务为主的网站建有专利信息检索系统,收集了截至2000年7 月的专利信息。中国专利信息网,它在大型hr的基础上,发挥了检索咨询的特长,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检索途径。同时它还设有专利技术转让,促进各种专利技术项目的推广。其它服务项目还有:专利代理、专利知识问答、广告征集、hr检索指南。(三)站点导航网络是一个由众多网站链接架构起来的,彼此连通信息共享是网络之所以为网的根源所在。作为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立科技类站点、投资类站点、企业站点为主的搜索引擎导航系统,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例如,Cnipr建立了一个友好的界面,在首页上就提供了“知识产权书店”及六个重要网站。同时友情链接了100个以信息网为主的网站。Sipo专设“咨询台”版块,链接了大量的服务类和知识产权相关类的网站包罗了湖南、上海、山东等八个地方网站及24个国家的相关网站提供了便捷、友好的链接途径。其他几个网站仅建立了一些必要的链接,其中,Patent提供了国内外专利代理机构的通讯录,Naca提供了各地版权代理机构的一览表。(四)交流平台交互式的信息传递是网络的重要特点。网站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用户反馈、调查系统、使用帮助等与用户建立双向的信息流通方式,以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这方面,很多网站均设立了E-mail方式的信息流通渠道。其中较具特色的是Cnipr设立的“沙龙”,致力于将多元化的网上智能服务与感情的交流有机结合,使用户感受到快捷服务的同时,又领会到互动的感觉。按专利、商标、版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分立了各自的讨论室,使用户各投其所,节省了查找时间。Sipo在这方面设立了“意见反馈”页面。Patent设置了信息检索,提供给用户发表相关论文的场所,为专业人员交流经验给予了方便。同时,在“专利问答”栏目中,为用户介绍了国内外专利法律法规的一般性知识及中国专利申请及审批手续等相关内容。(五)网站特色特色信息服务与管理是网站生存发展的最根本保障。Cnipr改版后,以最新、最友好的Web流行风格界面,设置了导航概览、细览显示等栏目。新版中国专利信息检索系统将在中国知识产权网上开放。它收录了1985年至今在中国公开的所有85万件专利信息,并每周更新。其外观设计专利栏目也首次实现互联网公开、中英文检索、智能查询,并支持二次检索、逻辑检索及全文模糊检索等。除此之外,该系统还特别推出实用新型、发明、外观设计专利及专利法律状态等独立hr,可单库或多库联合查询。Patent网是中国专利局检索咨询中心建立的、国家科委指定的国家一级查新单位,也是中国专利局指定的对外检索服务窗口,拥有先进的国内外联机检索系统和光盘检索系统。该网以专利文献检索为主,兼顾科学技术、经济法律、市场商情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内外信息检索服务,并与国内最大的光盘网络电子图书馆光盘信息中心的“国家图书资料信息光盘网络”系统联机。同时,它还提供Internet网上的免费专利hr,如美国专利hr、IBM知识产权信息网、PCT国际专利等八个hr。因此,相对来说,这两个网站的特色较强。三、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站设计与运行的措施与建设客观地讲,从己运行的众多国内知识产权信息网站总体情况看,大部分网站还处于起步阶段,功能还不完善,服务项目欠缺,内容多以静态为主,与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便利性存有一定差距,提高和完善这类网站的建设,是知识产权信息化、网络化的必然选择。借鉴一些优秀网站的经验,结合该类网站的个别缺陷,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一)网页技术与管理上的完善首先,作为知识产权信息网站的页面内容建设应当有一定的严肃性、全面性,以体现出该类网站的权威,但在形式上不应限于死板。在海量的网页中,新颖别致的网页层出不穷,网民对网站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枯燥呆板的网页形象,必将在角逐中淘汰。此类网站应在重视内容的前提下,提高网页设计的水平,建设出具有知识产权网站特色的页面。例如,可以在商标网站的主页上张贴一些艺术的、经典的商标,既赏心悦目,又突出了网站特色;在专利介绍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专利产品,特别是外观设计专利,辅以适当的图片,使用户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专利信息。其次,网站应有完整的链接列表,提供链接到商标、版权、专利的中心网站,建立科学、全面、功能强大的搜索系统,提供本网站及其他相关网站的信息检索,提高信息的相对查全率和查准率,增强知识产权信息网站的使用实效,为用户使用网站信息与服务提供便捷的途径。另外,网页内容的更新频率是这类网站应特别重视的方面。一些网站提供的信息停留在一个月以前,信息缺乏及时,容易误导用户产生滞后的行为。因此该类网站提供的信息应是动态更新的,确保用户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网站在具有纯文本版本的基础上,应发展港澳台版(繁体中文)、国际版(英文)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二)电子交互功能的完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应强化交互式的建设,实现网上互动的交流方式。应根据信息交流的层次分为不同的等级,如“用户级”和“专家级”。“用户级”主要以处理用户意见、解决用户疑难为目的,为用户提供交流信息的场所并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予一定的解答;而“专家级”则可以聚集对知识产权有一定兴趣和研究的公众尤其是专业研究人员,在中发表论文,交流思想,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建设的推广和完善。(三)加强网站实务指导价值如果说网络沟通是虚拟的, 那么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指导价值则是真实、不可忽视的。例如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法律的组成部分,规范着人们的有关行为,是人们行为的准绳。因为盲目和不理解而产生的违法行为是让人遗憾和惋惜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应在这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向用户提供典型的案例及相关分析,指导用户利用法律保护和规范自己。同时,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应当在内容服务深度上狠下工夫,借鉴国外有关网站的做法,提供权威性的年度统计数据、有关研究报告、相关调查数据等,以作为用户采取行动的依据和参考,切实起到实务指导作用。(四)树立网站的权威性、可靠性提供权威、可靠的信息是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的基本标准。网站应从信息和技术支持两方面保证该网的权威性。首先,在信息上,提供信息的hr应是权威可靠的,应该以政府部门建立的hr为保证;做好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工作,提高网站的权威性。其次在技术支持上,能够提供卓越的硬件设备以保证国内外用户方便快捷地和查询信息。我们相信,知识产权信息网站能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注释:1 中国版权局网.www.ncac.gov.cn2中国版权保护网.www.ccopyright.com3武汉市专利管理局网.www.wuhan.net.cn4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www.gdipo.gov.cn5中国专利网.www.cnpatent.com6中国专利信息网.www.patent.com.cn7 国家知识产权网.www.sipo.gov.cn8 刘延淮,孙艳玲,李淑芝.知识经济呼唤信息精品.www.patent.com.cn【关于转载文章及付酬的声明】此篇文章原登载于《电子知识产权》杂志。本网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第三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hr网络着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予以合法转载。本网站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准备了相应的稿酬,但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支付。如您是这篇文章的着作权人或其他权利人,请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在确认您的身份后将予以支付。如果您有任何其他意见,请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在进行核实后24小时内采取相关措施。谢谢合作!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网话:65518443邮件:deofar@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