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对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一个结构化的视图。图5-9描述本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图5-10是本过程的数据流向图。
图5-9 创建WBS: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
图5-10 创建WBS的数据流向图
WBS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WBS组织并定义了项目的总范围,代表着经批准的当前项目范围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工作。
WBS最低层的组件被称为工作包,其中包括计划的工作。工作包对相关活动进行归类,以便对工作安排进度、进行估算、开展监督与控制。在“工作分解结构”这个词语中,“工作”是指作为活动结果的工作产品或可交付成果,而不是活动本身。
5.4.1 创建WBS:输入
5.4.1.1 范围管理计划
见5.1.3.1节。范围管理计划中定义了应该如何根据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创建WBS,以及应该如何维护和批准WBS。
5.4.1.2 项目范围说明书
见5.3.3.1节。项目范围说明书描述了需要实施的工作及不包含在项目中的工作,同时也列举和描述了会影响项目执行的各种内外部制约或限制条件。
5.4.1.3 需求文件
见5.2.3.1节。详细的需求文件,对理解需要产出什么项目结果,需要做什么来交付项目及其最终产品,都非常重要。
5.4.1.4 事业环境因素
见2.1.5节。项目所在行业的WBS标准,可以作为创建WBS的外部参考资料。例如,为新工程项目创建WBS,就可以参考《ISO/IEC 15288系统工程—系统生命周期过程》[6]。
5.4.1.5 组织过程资产
见2.1.4节。能够影响创建WBS过程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但不限于):
用于创建WBS的政策、程序和模板;
以往项目的项目档案;
以往项目的经验教训。
5.4.2 创建WBS:工具与技术
5.4.2.1 分解
分解是一种把项目范围和项目可交付成果逐步划分为更小、更便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技术。工作包是WBS最低层的工作,可对其成本和持续时间进行估算和管理。分解的程度取决于所需的控制程度,以实现对项目的高效管理。工作包的详细程度因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异。要把整个项目工作分解为工作包,通常需要开展以下活动:
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
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为WBS组件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
图5-11显示了某工作分解结构的一部分,其中若干分支已经向下分解到工作包层次。
5.4.2.2 专家判断
需要依据各种信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分解为更小的组成部分。专家判断常用于分析这些信息,以便创建有效的WBS。专家判断和专业知识可用来处理有关项目范围的各种技术细节,并协调各种不同的意见,以便用最好的方法对项目整体范围进行分解。专家判断可以来自具备相关培训、知识或相似项目或业务经验的任何小组或个人。专家判断也可表现为预定义的模板。这些模板是关于如何分解某些通用可交付成果的指南,可能是某行业或专业所特有的,或来自于类似项目上的经验。项目经理应该在项目团队的协作下,最终决定如何把项目范围分解为独立的工作包,以便有效管理项目工作。
图5-11 分解到工作包的WBS示例
创建WBS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方法、使用组织特定的指南和使用WBS模板。可以使用自下而上方法对WBS子组件进行整合。WBS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
以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二层,把产品和项目可交付成果放在第三层,如图5-12所示;
以主要可交付成果作为分解的第二层,如图5-13所示;
整合可能由项目团队以外的组织来实施的各种子组件(如外包工作)。随后,作为外包工作的一部分,卖方须制定相应的合同WBS。
图5-12 WBS示例:以阶段作为第二层
图5-13 WBS示例:以主要可交付成果作为第二层
对WBS上层的组件进行分解,就是要把每个可交付成果或组件的工作分解为最基本的元素,即可核实的产品、服务或成果。WBS可以采用提纲式、组织结构图或能说明层级结构的其他形式。通过确认WBS下层组件是完成上层相应可交付成果的必要且充分的工作,来核实分解的正确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可以分解到不同的层次。某些可交付成果只需分解到下一层,即可到达工作包的层次,而另一些则须分解更多层。工作分解得越细致,对工作的规划、管理和控制就越有力。但是,过细的分解会造成管理努力的无效耗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工作实施效率降低,同时造成WBS各层级的数据汇总困难。
要在未来远期才完成的可交付成果或组件,当前可能无法分解。项目管理团队通常需要等待对该可交付成果或组件的一致意见,以便能够制定出WBS中的相应细节。这种技术有时称做滚动式规划。
WBS包含了全部的产品和项目工作,包括项目管理工作。通过把WBS底层的所有工作逐层向上汇总,来确保既没有遗漏的工作,也没有多余的工作。这有时被称为100%规则。
关于WBS的详细信息,可参考《工作分解结构实践标准》(第2版)[7]。该标准列举了一些具体行业的WBS模板,可以在裁剪后应用于特定领域的具体项目。
5.4.3 创建WBS:输出
5.4.3.1 范围基准
范围基准是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WBS)和相应的WBS词典,只有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进行变更,它被用作比较的基础。范围基准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包括:
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范围说明书包括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
WBS。WBS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所需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工作分解结构每向下分解一层,代表着对项目工作更详细的定义。把每个工作包分配到一个控制账户,并根据“账户编码”为工作包建立唯一标识,是创建WBS的最后步骤。这些标识为进行成本、进度与资源信息的层级汇总提供了层级结构。控制账户是一个管理控制点。在该控制点上,把范围、预算、实际成本和进度加以整合,并与挣值相比较,以测量绩效。控制账户设置在WBS中选定的管理节点上。每个控制账户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包,但是一个工作包只能属于一个控制账户。一个控制账户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规划包。规划包也是WBS的组件,位于控制账户之下,工作内容已知,但详细的进度活动未知。
WBS词典。WBS词典是针对每个WBS组件,详细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动和进度信息的文件。WBS词典对WBS提供支持。WBS词典中的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账户编码标识;
○ 工作描述;
○ 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 负责的组织;
○ 进度里程碑;
○ 相关的进度活动;
○ 所需资源;
○ 成本估算;
○ 质量要求;
○ 验收标准;
○ 技术参考文献;
○ 协议信息。
5.4.3.2 项目文件更新
可能需要更新的项目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需求文件。可能需要在需求文件中反映经批准的变更。如果在创建WBS过程中提交了变更请求并获得了批准,那么应该更新需求文件,以反映经批准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