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反复强调,作为一个办企业的人来说,“发现得好”比“做得好”更重要。在和平时期,明天的机会总比今天更多,只要你有能力、有眼光。
另外,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市场调查的行家、生产的行家、管理的行家、理财的行家、营销的行家、……对未来市场预测的行家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行家,这个企业肯定是会辉煌腾达的;如果有一些人是行家,通过努力是可以取得一些成功的;如果一个行家都没有,那么该企业肯定是闹着玩的。
第三,没有规模就难得有效益,这就叫“规模效益”。所以,世界上的商品和服务大多是由有规模效益的一方提供给没有规模效益的一方,反之则是资源的浪费。比方说今天我俩想吃西瓜,于是决定明天开始去亲自种。结果,当我们收获到西瓜的时候,发现我们自己种的西瓜成本就要1000多元一个。因为我们种的西瓜太少了,没有规模效益,并且什么都要重新学习。而当我们在北京花20元钱买到一个广西产的大西瓜时,却还能让很多人在这个西瓜上赚到钱呢!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种西瓜没有规模效益,而那些种西瓜的人同时种很多的西瓜,并且专门种西瓜,那些运西瓜的人专门运西瓜,那些卖西瓜的人专门卖西瓜。
正因如此,我主张任何一个企业最好只做一种产品或一个系列的产品并且实现最大的规模效益。其他的事让别的企业去做,盲目的“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经营之“大忌”。如果把发现一个市场上最需要的商品比作写一篇非常有价值的论文,那把企业做大不断实现其规模效益就只相当于把写好的论文复印数遍!复印的成本很低,但复印的论文和原创的论文让你得到的收获却没有差别。
再者,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总是向价格高的地方流动,货币总是向价格低的地方流动”,谁也挡不住。所以,任何人选购商品时总是选择价廉物美。如果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价廉却物不美”或“物美却价不廉”,企业就难以长期生存。
总之,企业的合理存在就必须有足够的“优势总和”,否则,这个企业就没有持续的生命力。所以,只有通过“股份制”发挥每一个人才的优势,才最容易实现上述的四点条件,最容易培育出优秀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