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提纯】见区域熔炼条。
【直馏法】用于石油原油的直接蒸馏。将原油先在管式炉中加热,再通入精馏塔内,使分离为直馏汽油、煤油、柴油和重油等产品。小规模的直馏也可在简单的蒸馏釜中进行。
【精馏】又称分馏。蒸馏方法的一种。用于分离几种沸点相差不大的液体混和物。在一个设备里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以分离液体混和物中的组分。如用精馏法从石油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润滑油及其它石油产品;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
【馏分】一般是指精馏或分馏操作中将塔顶或其他指定部位逸出的蒸气冷凝而得的馏出部分(主要是液体)。通常称沸点较高的馏出部分为重质馏分,沸点较低的称为轻质馏分。
【焙烧】在空气流中加热矿物或其他固体物料时有氧气参与反应的高温化学过程。通常是指高温处理金属硫化物矿使其转化为金属氧化物和含硫气体的操作。如焙烧黄铁矿得到氧化铁和二氧化硫。
【煅烧】一般是指在不熔化和氧不参与反应的条件下将物料加热到高温,使其中的水合物、碳酸盐或其他化合物发生分解并排出挥发物的过程。如煅烧石灰石时,CaCO3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生成生石灰。
【沸腾焙烧炉】应用固体流态化技术以提高生产强度的一种焙烧炉。炉体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是空气室,中间隔着一个气体分布装置,上部是炉膛(包括沸腾层和上部焙烧空间)。矿粒在炉内被气流带动而呈“沸腾”状态,发生激烈的焙烧反应。它的最大优点是反应速度快、生产强度大。广泛应用于煤的气化和各种矿石的焙烧。如在硫酸生产中焙烧黄铁矿。
【高炉】通常指炼铁高炉,一种高大的立式熔炼炉。以焦炭作燃料和还原剂,石灰石作熔剂,与铁矿石一起投入炉内,在高温条件下铁矿石被还原为生铁,脉石则与熔剂反应形成炉渣。定时分别排出炉渣和铁水。焦炭燃烧所需空气由鼓风机通过热风炉预热后送入。
【转炉】利用鼓入的空气、纯氧等以氧化液态金属中的杂质,并产生所需热能的可转动的冶金炉。炉体分梨形、直桶形和鼓形等几种。按炉衬的化学性质分酸性转炉和碱性转炉。按风眼或供氧管的位置,分为底吹转炉、侧吹转炉和顶吹转炉等。在金属的熔炼炉中,炼钢的称为转炉、炼有色金属的称为吹炉。
【热交换器】又称换热器。借两种流体间的热量交换而实现加热或冷却等目的的设备。一般具有固体间壁隔开不同温度的流体。结构形式很多,有列管式、套管式、极式换热器等,此类换热器称为表面式换热器。也有使两种流体在器内直接接触而进行热交换的,称为直接式或混和式换热器。还有使热流体和冷流体交替通过热交换器的,称为蓄热器或蓄热式换热器。也可按使用目的将其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和冷凝器等。
【吸收塔】用于进行吸收操作的设备。为气液两相提供大的接触面积,以使液相吸收剂吸收混和气中易溶的气相物质。塔内有多种结构型式,常用的有填料塔、泡罩塔、浮阀塔、泡沫塔、筛板塔等。一般混和气体由塔下部进入,液相吸收剂自塔顶部往下喷淋,气液两相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被吸收的组分由气相进入液相,达到吸收分离的目的。
【精馏塔】又称分馏塔。是进行精馏操作的设备。所有的精馏塔顶都必须有回流装置,用来引回一部分冷凝液(回流液),以维持塔内气液传质过程的正常进行。塔的类型主要有填料塔和板式塔两类,后者有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浮舌塔、浮动喷射塔等。
【莫氏硬度】德国矿物学家莫斯(Mohs)提出的一种表示矿物硬度的标准,也用于表示其他物体的硬度。莫氏硬度共分十级,用测定划痕深度的方法确定:滑石1(硬度最小),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正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
【波美度】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式。用波美比重计浸入溶液中所测得的度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用°Be'(Baume'的缩写)作符号。例如在15℃时,相对密度1.84的浓硫酸的波美度是66°Be'。溶液的波美度与质量百分比浓度之间常有一定的关系,测得波美度后就可从表册中查得相应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所以广泛地应用在化学工业中。波美度与比重(相对密度)的换算公式是:
【烟】指一种分散相为固态的气溶胶。如铅烟、煤烟。
【雾】指一种分散相为液态的气溶胶。分散相是极微小的液滴,液滴表面又包着一层蒸气薄膜,悬浮于气相介质中。如硫酸雾。
【烟雾】指分散相是固液混和态的气溶胶,具有烟和雾的两重性。
四、环境
【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还包括有关的社会因素。
【环境保护】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叫做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等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作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
【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自然过程引起的同类现象称为自然灾变或异常。
【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水体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这类物质有的是自然界释放的,有的是人类活动产生的。
【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或称原发性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转化而成,排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通常比一次污染物严重,例如无机汞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变成的甲基汞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汞和汞的无机化合物的危害要大得多。
【氟污染】指含氟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氟污染物主要是氟化氢和四氟化硅,主要的污染源是炼铝、磷肥、钢铁、有机氟、铀分离等工业的排放物,此外煤的燃烧也会排放大量含氟废气。氟化物可经人畜口摄入,也可由呼吸道摄入。高浓度氟污染(如氟化氢)可刺激皮肤和粘膜,低浓度氟污染对人畜的危害主要为牙齿和骨骼的氟中毒,氟还具有破坏原生质及抑制内分泌的作用。氟污染也可使植物中毒。
【硫污染】指含硫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硫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二甲硫醇(CH3SCH3)、二甲二硫醇(CH3SSCH3)及硫酸盐等。硫的氧化物能形成酸雾及酸雨,不仅危机人、畜、植物,还能腐蚀金属制品及其它建设材料。硫化氢能引起眼结膜炎,进入血液后生成硫化血红蛋白而使人体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