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注意: (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
[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
说明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N. (2)符号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 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
(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数(n) 1 2 3 4 5 6 7
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能量高低 n值越大,电子离原子核越远,电子具有的能量越高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
(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