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文化基础,必然产生相同的宗教现象。
从祖国辽东到粤桂的沿海地区,流传着一个传说。说的是在公元960年农历3月23日,家住福建莆田湄州岛的林姓人家,生下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因为出生满月后也不会哭,因此父母叫她为默娘。默娘心地善良,经常不顾自身安危,解救海上遇险的渔民,她的事迹被人们传颂。不幸的是,28岁时林默娘病故。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湄州岛上设立庙宇,并把她看作渔民出海的守护神“妈祖”。崇祭妈祖在沿海地区迅速流行,妈祖成为生活在海边、劳动在海上的民众的最重要的神灵。
云林北港朝天宫,是闽粤移民最早修建的妈祖庙。随着台湾的开发,祭祀妈祖也传入台湾。在台湾妈祖被尊称为“天妃”、“圣妃”、“天上圣母”,各地修建的近千座妈祖庙则成为北港朝天宫的“分灵”,台南天后宫则是规模较大的一座。
在台湾每年还有特殊的祭祀活动。每年三月间,妈祖的信男信女陪伴妈祖神像步行北港探亲。因为农历三月间,北港的妈祖常把远在大陆的父母兄弟接到北港来小住,因此位于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的妈祖回到北港探亲。每逢此时,来自台湾各地的数十万信徒,则赶来大甲镇汇合,陪伴妈祖神像步行前往北港探亲,探亲结束后还要护驾返回大甲镇。来回有300里,历经30多个村镇,参拜沿途数不清的庙宇。在这为时数天、信徒队伍长达数十华里的活动,秩序井井有条,气氛极为隆重、虔诚。这种民间组织、自发参加、并且成为各界要人所看重的活动,能够年复一年的坚持下来,并且规模颇有发展趋势,可见妈祖的吸引力之大。
nbsp1997年1月24日,上万名信徒集中在台湾最大的妈祖庙——台南大天后宫,天后宫内展出了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康熙圣旨、玉玺及圣剑,以及举行80年以来第一次的quot;古武祭典quot;。如此盛大的祭奠活动,为的是迎接从福建湄州来的妈祖元始金身。妈祖元始金身出游台湾,是千年以来的第一次。妈祖元始金身起驾后,在两岸有关人士的护送下,从厦门登上航空专机,在澳门换乘长荣航空专机,飞赴有着700万信徒的台湾。从桃园“中正机场”迎接妈祖元始金身起,到台南进行第一场盛大欢迎仪式,在100天的时间内,巡游台湾各地。妈祖金身出游台湾,也是两岸交流开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宗教交流活动。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神思想”和“多神崇拜”一样,多神思想、多神崇拜在台湾宗教中、在信男信女中表现得格外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