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法的基础知识一、宪法的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机关和公民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二、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以上的多数代表通过。三、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1、《宪法修正案》突出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宪法修正案》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3、《宪法修正案》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针。4、《宪法修正案》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5、《宪法修正案》对地方人大的任期作了重要调整。四、民法的概念:我国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五、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六、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通过自己的儿科独立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只具有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包括不满面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痴呆症人。七、合同的必要条款:1、标的。指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可能是物,也可能是劳务或智力成果。2、数量和质量。这是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的条件。3、价款或酬金。这只针对有偿合同而言,无偿合同也可约定其他给付作为对价方式。八、合同的转让:指合同主体的变更,凳内容和标的不变。分约定转让和法定转让两种情况:第一,约定转让,双方当事人可以以协议的方式改变合同主体,而使合同一方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第二、法定转让:是直接依照法律规定产生的主体变更,是权利义务的概括转移,而且无须证得对方当事人同意,如当企业法人分立,合并时,原有的合同权利,义务皆由变更后的新法人承受。九、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合同的变更指合同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合同内容或标的的变更,如质量标准提高、履行地变化等。第一、单方有变更或解除权。第二、情势变更使合同履行显失公平。第三、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使合同不能履行。第四、一方违约而命名另一方享有解约权。第五、双方协商。十、五种无效合同:1、当事人主体不合格的合同。2、内容不合法的合同。3、无效代理订立的合同。4、形式要件不合法的合同。5、由于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而撤销的合同。十一、违约的免责条件:1、不可抗力。2、情势变更。3、非违约方有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