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刑法概说
基本要求:
了解:刑法的概念、机能、目的以及刑法的体系与结构。
理解:刑法的性质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的基本原则。
熟悉并能够运用:解释刑法的各种方法,刑法的适用范围。
考试内容: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体系
刑法的概念与分类刑法的性质与机能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节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 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 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 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 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刑法的溯及力)
第二章犯罪概说
基本要求:
了解:犯罪的理论分类。
理解: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以及犯罪的本质特征与法律特征之间的关系。
熟悉并能够运用:犯罪的法定分类,犯罪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
第一节犯罪的概念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第二节犯罪的分类
理论分类(重罪与轻罪 自然犯与法定犯 隔隙犯与非隔隙犯)法定分类(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 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
第三章犯罪构成
基本要求:
了解: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犯罪构成的分类。
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特点与意义,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确定方法。
熟悉并能够运用: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犯罪构成理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的具体内容。
考试内容:
第一节犯罪构成概述
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的法定性 犯罪构成的主客观统一性犯罪构成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性 犯罪构成的重要性) 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要件
第二节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分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第三节犯罪客观要件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危害行为(行为的实质行为的表现形式行为的时间、地点与方法) 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特征危害结果的种类危害结果的意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点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刑法上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第四节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概述自然人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特殊身份)
第五节犯罪主观要件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犯罪故意(故意的概念故意的种类故意的认定 事实认识错误) 犯罪过失(过失的概念过失的种类 过失的认定)犯罪的目的与动机(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违法性认谓的可能性期待可能性
第四章排除犯罪的事由
基本要求:
了解: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及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本质与成立条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考试内容:
第一节排除犯罪的事由概述
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概念排除犯罪的事由的分类
第二节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的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具有防卫意识 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特殊正当防卫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的条件(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危险正在发生 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合法权益 具有避险意识 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第四节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被害人承诺 自救行为
第五章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基本要求:
了解: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概念及其与完成形态的关系。
理解: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各种犯罪形态的刑事责任。
熟悉并能够运用:未完成形态的成立条件。
考试内容:
第一节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概述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概念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与犯罪的完成形态的关系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第二节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主观上为了犯罪 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未遂的类型(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第四节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的特征(中止的时间性 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 中止的有效性) 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共同犯罪
基本要求:
了解:刑法规定共同犯罪的意义。
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与犯罪构成的关系,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不同形态,共犯人的分类,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熟悉并能够运用: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与共同犯罪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必须二人以上必须有共同故意必须有共同行为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 一般共同犯罪与特殊共同犯罪
第四节 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主犯的概念与种类 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主犯的刑事责任) 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教唆犯的认定教唆犯的处罚)
第五节 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共同犯罪与身份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共同犯罪与犯罪形态
第七章单位犯罪
基本要求:
了解:单位犯罪的概念、性质与类型。
理解: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单位犯罪概述 单位犯罪的概念性质类型
第二节 单位犯罪的定罪 单位犯罪的主体客观要件主观要件
第三节单位犯罪的处罚 单位犯罪处罚根据处罚原则
第八章罪 数
基本要求:
了解:区分罪数的意义。
理解:罪数的区分标准与区分方法。
熟悉并能够运用: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的特征与处理原 则,罪数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节罪数的区分 区分罪数的意义 区分罪数的标准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
第三节法定的一罪 结合犯集合犯
第四节处断的一罪 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
第九章刑罚概说
基本要求:
了解: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关系。
理解:刑罚的概念与特点。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罚目的的具体内容,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考试内容: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
刑罚及其特点(刑罚的属性 刑罚的社会政治内容 刑罚的法律特征刑罚的目的性) 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关系
第二节 刑罚的目的
刑罚目的的概念刑罚目的的内容
第十章刑罚的体系
基本要求:
了解:刑罚体系的概念与特点。
理解:各种刑罚方法(刑种)的基本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条件以及罚金刑的适用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刑罚的体系概述
刑罚体系的概念刑罚体系的特点(体系完整、结构严谨 宽严相
济、目标统一内容合理、方法人道)
第二节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死刑的概念死刑的适
用 死刑缓期执行)
第三节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
对象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 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第十一章刑罚的裁量
基本要求:
了解:量刑的意义,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的基本含义以及量刑的酌定情节。
理解:量刑的概念、原则以及缓刑制度的具体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量刑的法定情节,累犯、自首与立功的成立条件,数罪并罚的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量刑概述 量刑概念量刑原则(以犯罪事实为根据 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第二节量刑情节
量刑情节的概念量刑情节的分类(量刑情节的分类概述 法定量刑情节 酌定量刑情节 量刑情节的适用) 累犯(一般累犯 特殊累犯对累犯的处罚) 自首(一般自首特别自首 自首与坦白的区别 自首的法律后果)立功
第三节量刑制度
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制度(从重与从轻处罚制度 减轻处罚免除处罚) 数罪并罚制度(数罪并罚的概念 数罪并罚的原则适用数罪并罚的不同情况) 缓刑制度(缓刑的概念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验期限与考察缓刑考验期满与缓刑的撤销)
第十二章刑罚的执行
基本要求:
了解:刑罚执行的概念、原则以及减刑、假释的意义。
理解:减刑和假释的概念与条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减刑的限度与幅度、减刑的程序与减刑后的刑期计算方法,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条件。
考试内容:
第一节刑罚执行概述 刑罚执行的概念刑罚执行的原则
第二节减刑制度
减刑的概念减刑的条件(前提条件 实质条件) 减刑的限度与幅度减刑的程序与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第三节假释制度
假释的概念假释的适用条件(前提条件 执行刑期条件 实质条件 消极条件) 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
第十三章刑罚的消灭
基本要求:
了解:刑罚消灭的概念、赦免的概念与我国特赦制度的特点。
理解:时效的概念。
熟悉并能够运用:追诉时效的期限与计算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刑罚的消灭概述
刑罚消灭的概念刑罚消灭的事由
第二节 时效
时效概述追诉时效的期限追诉期限的计算(一般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连续或继续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 追诉时效的延长 追诉时效的中断)
第三节赦免 赦免的概念我国特赦制度的特点